期权策略-变种比例价差
Contents
💡 前言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一直在使用的期权策略,以及我对风险控制的一些体会。
这套策略是我在开始期权交易后不久就建立的,至今仍在使用。期间经过多次调整与优化,但核心逻辑始终未变。
👉 本文面向已经具备一定期权基础的投资者。
如果你刚入门,建议先了解期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不会涉及复杂的希腊字母计算,也不探讨定价模型,更多是关于策略思路与风险控制的实践。(我自己也不太会算那些 😂)
⚠️ 风险提示: 没有任何策略是永远有效的。市场在变,波动在变,人也会变。
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经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普通比例价差(Ratio Spread)
Ratio Spread(比率价差) 是一种常见的期权组合策略。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 买入与卖出不同比例的期权,利用波动性与时间价值的差异,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获取收益。
以看涨期权为例 👇
- 买入 较低执行价的看涨期权(Long Call)——获得上涨收益机会;
- 卖出 较高执行价的看涨期权(Short Call)——收取权利金抵消部分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买入 1 张执行价为 10 元的 Call,同时卖出 2 张执行价为 12 元的 Call。
你支付买入的权利金,同时获得卖出的权利金,形成一个「比例结构」。
🔗 延伸阅读
策略的到期盈亏图如下:

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种「山峰型」的损益曲线。
它虽然直观,却让人感到不够平衡与优雅。于是,我尝试使用下面我更偏好的变种。
🚀 我的变种策略
🎬 策略灵感
我最早在 PowerUpGammas 的视频 中看到这种思路。
视频讨论的是「如何用期权修复股票浮亏」,但我认为它不仅适用于亏损修复,也可在 趋势行情中放大收益。
后来, 他讲了另一篇 超级备兑期权, 就是本篇文章所讲的内容.
🧱 策略结构
- 持有一份标的资产(用于备兑);
- 买入 1 张较低执行价的看涨期权;
- 卖出 2 张较高执行价的看涨期权。
与普通比率价差相比,这里额外加入了标的资产本身,起到了风险缓冲的作用。
换个角度理解:
- 「买低 + 卖高」 = 牛市价差(Bull Call Spread)
- 「持股 + 卖高」 = 备兑看涨(Covered Call)
两者结合,就构成了这种混合型结构。
📈 到期盈亏图与分析
我用 OptionStrat 画了一张 SPY 的示意图:
👉 策略图链接

图中可以分为三个区间:
- 左侧红区:股价低于 680,全体期权作废,盈亏与正股一致。
- 中间绿区(680–700):收益由股票上涨 + 看涨期权增值组成。
- 右侧平顶区(>700):卖出两张 Call 的收益抵消上涨空间,收益封顶。
💬 关键:
两张高行权价的 Call 收入必须能覆盖低行权价 Call 的成本,否则策略将需要额外资金投入(风险上升)。
我很喜欢这条盈亏曲线,它平滑、线性、干净。
数学上,它是一个分段线性函数;逻辑上,它在中段实现了无成本的杠杆提升。
✨ 优点总结:
- 风险可控,结构清晰
- 在区间内实现 2 倍收益
- 无额外资金占用
🧭 策略的进一步变种
既然原理是「用比率调整收益区间」,那我们就可以玩出更多组合。
🎯 变种 1:调整区间宽度
调整买卖期权的执行价,可改变收益区间。
例如:
- 买入 1 张 680 Call
- 卖出 2 张 710 Call
区间拉宽 → 收益范围更大,但权利金差距也变大,需要重新平衡成本。
⚙️ 变种 2:调整比例
可以买入 2 张、卖出 3 张,从而实现更高杠杆(例如 3 倍收益)。
只要卖出的权利金能覆盖买入成本,该结构依然成立。
🔄 变种 3:反向思维(看跌版)
同理,也可构建看跌版策略:
买入 1 张高行权价 Put,卖出 2 张低行权价 Put,同时准备现金用于”备兑”。
🔄 变种整合
如果我们将这几个变种策略结合起来, 那么最后的盈亏图可能长成这样, 在不同的区间内, 我们可以获得不同倍数的收益. 也可以理解为加了不同倍数的杠杆.
https://optionstrat.com/NpbByzGw1vll

我没有画看跌的比率价差, 因为这个工具并没有给我用现金做备兑的选项, 但其实它和看涨的比率价差类似, 只是方向相反.
⚖️ 风险与取舍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看错不亏,看对大赚。
但仍需注意以下风险 👇
- 标的下跌风险:若价格跌破低行权价,亏损与持股一致。
- 机会成本:资金被标的锁定,横盘时收益有限。
- 踏空风险:若标的暴涨,收益被封顶,需提前规划。
🧮 市场分析与量化探索
既然结构清晰,我自然想看看,我平时交易的科创50ETF期权,能实现多大杠杆。
我写了一个小程序,基于科创50ETF期权数据,计算每个合约能实现的最大杠杆倍数(无额外投入)。
例如:
- 26年3月的科创50ETF期权合约中:
1.55 Call 价格为 1213
1.6 Call 价格为 1063
→ 理论上可开到 8 倍杠杆(卖8张,买7张)
1 | 8 * 1063 - 7 * 1213 = +13 # (未计手续费) |
我自己编写了一个定时任务自动计算每个区间段内可以实现的杠杆倍数并打点, 下面是两张不同月份合约的杠杆计算结果图, 横轴为不同时间点, 纵轴为杠杆倍数。
📉 近月合约(2–3倍杠杆):

📈 远月合约(6–8倍杠杆):

读者可以自己算一下:杠杆倍数与价差成反比,与合约价格成正比。 两张期权价差越小、价格越高,可开的杠杆就越大。
📊 我的持仓追踪与管理
我使用 Google 表格来管理持仓与杠杆情况👇

并标记了每个区间段、每个月份的杠杆倍数:

这些数据帮助我动态调整仓位,优化结构。
📍 开仓容易,管理更关键。很多期权合约不一定要持有到期的, 中途怎么调整, 可能是更重要的.
我做了几个月期权的一点思考就是: 只要你能在市场中活着, 你就有机会赚钱. 这个策略能让你在市场中活很久. 哪天失业了, 可以用这个策略给市场打工, 赚点小钱.
🧩 总结
这套比率价差变种,是我实战中最核心、最常用的策略之一。
它特别适合趋势明确的单边行情,或是大幅的震荡行情。
对于更大体量的投资者,这种结构更像是 微型做市(Market Making):
提供市场流动性、赚取结构性溢价。
当然,这需要更成熟的风险矩阵与资金分层体系。
🤔 为什么我不担心策略公开会失效?
- 市场需要流动性:更多人使用 → 价格更高效。
- 机构更复杂:他们的模型理论上更加负责 我根本不需要担心他们。
- 收益有限:Capped profit 不吸引极端投机者。